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· 新闻中心 · 医院新闻

新闻中心

【岐黄学者】李军祥:守正创新岐黄路,大医精诚济苍生

发布时间:2025-09-11
字号: + - 14

 岐黄学者 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中流砥柱,肩负着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时代使命。

他们扎根临床一线,攻克疑难重症;探索科研前沿,让古今智慧交融;培育后学栋梁,让薪火绵延不绝。

微信图片_2025-09-12_140655_806.jpg

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,看他们如何以精湛的医术诠释中医智慧,用数智技术唤醒经典活力,凭仁心大爱践行 “大医精诚”。

微信图片_2025-09-12_140611_553.jpg

李军祥 

入选“首届岐黄学者培养项目”

个人简介

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

北京中医药管理局首都名中医

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

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
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

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主编

从江西红土地上立志行医的少年,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岐黄学者;从传承千年经典的医者,到融合中西医智慧的临床科学家,李军祥教授四十载如一日深耕脾胃病领域,创立“太极升降论治疗脾胃病”等学术思想,以“大医精诚”的初心守护生命,在传承与创新中为中医药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。

学术领航:破解消化疑难,筑牢学科高地

在中医脾胃病领域,李军祥教授的学术成就如灯塔般照亮前行之路。他深耕临床四十载,针对溃疡性结肠炎、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世界难治性疾病,以突破性成果切实提升中西医临床诊治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的水平。

临床诊疗中,李军祥教授在继承董建华院士学术思想的基础上,创立“太极升降论治疗脾胃病”学术思想,建立辨证辨病辨症辨相辨时一体化诊治脾胃病方法,提升脾胃病中医诊疗水平。针对萎缩性胃炎、胃食管反流病等常见病,他发明“益气活血清热法”“辛开苦降和胃制酸法”等12种特色疗法;首创中药内服、中医外治与镜下治疗相结合的“消化三维+”中西结合治疗新模式,全面提升了中西医临床诊治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的水平。

微信图片_2025-09-12_140630_209.jpg

李军祥教授主持3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,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循证优化及疗效机制研究”,首次通过630例多中心RCT研究证实中医药疗效,提出湿热与瘀血贯穿始终,既有脾气虚→脾阳虚→脾肾阳虚的动态演变,又有湿热蕴结成毒而成热毒炽盛的病机新认识,填补了中医药治疗UC的循证医学空白。他带领团队从人体到细胞层面揭示肠道菌群-免疫轴调控机制,研究成果发表于《iMeta》《Gut》等顶级期刊,SCI收录论文65篇(最高影响因子33.2分),获国家专利12项,科技成果转化6项,获得Ⅱ期临床试验批件3项,其中清肠温中片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,为中医药产业化树立标杆。不仅如此,李军祥教授主编《太极升降论治疗脾胃病》《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》等18部著作,牵头制定30项团体标准,培养出高级职称人才20余人、博士30余人,15名弟子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,构建起“理论-临床-科研”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。

守正创新:传承经典根脉,激活现代价值

“中医创新,不能丢了根”,这是李军祥教授师从董建华院士时铭记的箴言。他深扎经典土壤,师从董建华、田德禄等中医名家,系统整理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中脾胃病理论,继承“通降论治”“疏调肝木”等学术精髓,让千年智慧在当代焕发生机。

同时,他以开放视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。作为国内首批掌握消化内镜技术的中医医生,他将胃镜、肠镜等现代检测手段与“四诊”结合,实现“中医辨证+微观验证”的精准诊疗。针对溃疡性结肠炎,他研发清肠温中方、参黛直肠栓和八味黄芩灌肠液等创新中药,通过“口服+局部给药”多途径干预,解决西药毒副作用难题;其团队建立的“中医诊疗UC临床辅助决策系统”,让AI技术赋能基层诊疗,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和智能化。

画板 1.jpg

大医精诚:医者仁心铸魂,师者匠心育人

“能治好患者的病,就是我最大的价值。”这句朴实的话语,道出了李军祥教授的医者初心。少年时目睹乡亲因缺医少药受苦,他立志学医,在江西中医学院抄录的半人高笔记里,藏着“治病救人”的朴素信念;第一次用针灸缓解患者胃痛,第一次用中药让黄疸病人转危为安……这些实践让他真切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,也坚定了他深耕脾胃肝胆系统疾病领域的决心。

临床中,他坚持每天提前一小时开诊,为远道患者加号;亲自操作每一台胃肠镜,确保诊断精准;面对韩国肝硬化大出血患者,他连夜会诊,以“凉血化瘀、健脾利水”为法,配合内镜下止血,终使患者转危为安。李军祥以自拟 “清肠温中方” 为一位对西药治疗无效且恐惧其副作用的 34 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,两周症状缓解、八周黏膜愈合;其研发的该方剂联合西药美莎拉秦有效率超 90%,在改善粘液脓血便方面优于单纯西药,相关成果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。

640.jpg

作为师者,他推行“厚人文、读经典、跟名师、多临床”的培养模式,每周三的师承课上,既要求弟子背诵《脾胃论》,也传授内镜操作技巧。他发起设立“董建华院士传承创新研究生奖学金”“李军祥汉方研究生奖学金”,用成果转化收益资助后辈;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义诊、参与志愿服务,以“身教”传承“大医精诚”。

640 (1).jpg

济世担当:守护公共卫生,赋能基层医疗

李军祥教授持续推动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,牵头制定《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》等团体标准,构建“互联网+分级诊疗+个体方案”的智慧管理平台,助力“健康中国”建设。在基层医疗帮扶中,他连续多年举办“中西医消化健康论坛”“基层医生诊治技能提升工程”,累计培训基层医生超2000人次;带领团队与社区医院建立医联体,开展“送医下乡”义诊,让数万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。他主编的《直面溃疡性结肠炎—知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访谈实录》等科普著作,用通俗语言传播中医智慧,提升公众健康素养。

640_副本.jpg

从临床突破到学科建设,从传承经典到国际传播,从守护生命到培育新人,李军祥教授以岐黄学者的担当,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道路上步履不停。正如他所言:“愿做一盏灯,照亮患者康复之路;更愿为一块砖,铺就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长阶。”这份坚守与开拓,正是新时代中医药工作者的生动写照。

文/闫妍 傅智浩

图/课题组

审核/闫剑坤

审阅/曹俊岭

Baidu
map